轉載自2006年7月24日明報A24
【明報專訊】美國科學家研究顯示,南美亞馬遜雨林連續第二年乾旱,面臨沙漠化,情若在一年內無改善,將對全球氣候帶來災難性影響。乾旱情可能會蔓延至北半球,溫室效應急速加劇,全球氣溫升高至失控地步。到2050年,英國將每3年出現一次40度高溫。專家更警告,地球最終或會變得不適宜人類居住。
研究發現,熱帶雨林不能抵抗連續兩年乾旱,會大批死亡。而亞馬遜雨林正踏入連續第二年乾旱,這代表它隨時會在明年枯死,變成熱帶草原,甚至變成沙漠。亞馬遜雨林枯死將引起連鎖反應,令全球其他地方變得更熱更旱。最近歐美受熱浪侵襲,可能只是溫和的前奏。
美國科學家納普斯特自02年起在亞馬遜雨林中進行實驗,把一個足球場大小範圍的樹林用膠板覆蓋,利用感應器測量樹林在缺乏雨水下的生長情。首年樹木還能維持正常生長,第2年根部已伸入地下深處,尋找水源﹔到第3年樹木開始枯死,由最高的那棵樹一直枯下來,直至全部倒下。在第3年末,樹木已釋放出多年儲蓄的大量二氧化碳,令全球暖化加劇。整個亞馬遜雨林共儲存了900億噸碳元素,足夠令溫室效應加快50%。
納普斯特估計,若情真的發生,酷熱和乾旱的天氣將橫掃垂死的樹林,當所有樹木枯死,泥土將受太陽直接暴曬,或會變成沙漠。密蘇里大學的森林生態學家克拉克表示,研究顯示亞馬遜生態系統的「連鎖反應已啟動」,亞馬遜「正往可怕的方向邁進」。
此外,巴西國家亞馬遜研究中心的諾布雷亦指出,雨林枯死會影響熱帶的信風系統。現時炎熱的天氣令潮濕的亞馬遜雨林中大量水氣蒸發,向上升至高空,帶動東北信風從大西洋吹往亞馬遜,帶走大西洋海面的水氣,令大西洋的暖水濃度變得更高,暖水因而向下沉。雨林枯死將打破這循環,大西洋海面的暖水維持在海面,加劇颶風的形成。另東北信風將減弱,由信風帶往亞馬遜的水分將減少,亦會加劇雨林乾旱的情。諾布雷說﹕「這是惡性循環。」
另一方面,暴風雨周六襲歐洲多處,紓緩熱浪,法國北部多處氣溫稍降,但氣象學家警告炎熱天氣將在周三重臨歐洲。
皇上:看後這篇報導,我的心不寒而慄,我覺得地球的病情比科學家預計的情況更糟、更壞,只要科學家們到香港住上一頭半個月,就會知得更多,人們的環保意識嚴重不足,抬頭看看天空,唉...不敢想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