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洲動物世界啟示

都市人對動物的態度令我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,就連青年和小朋友終日打機玩電子寵物」,但見到真的狗仔貓仔,討厭之神情表露無遺,怕麻煩怕污糟,只喜歡和淘氣小寵物玩耍,對長大了的動物拋棄,更從報紙獲悉駭人聽聞令人產生惡夢的新聞…小朋友燒貓取樂引起火災。又從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年報得知,一年大約有717宗由於市民不好好照顧動物而需要拯救的行動,令我實在覺得一些青年人有如小魔怪,缺少對動物關懷的情感,殘忍甚至冷血,不知生命的可貴。

我很喜歡去非旅遊,而亞洲和非洲相距十萬九千七里遠,而兩個都是A 字頭的地方 (Asia & Africa ) 卻互不了解,甚至無知。而香港人對非洲的誤解,是以為非洲全是烏卒卒人種。其實早在十七世紀sun-tanned 膚色的羅德西亞人已居於這裏,而且殖民地主義急升的時期,荷蘭人、德國人、英國人、比利時人、葡萄牙進駐非洲並開皮散葉,令非洲白色人口大增。到現時非洲某些國家仍然深受白人勢力影響。畢竟非洲版圖上有五十多個國家,你能了解多少?

最大的誤解,就是覺得動物好兇殘,不容親近和接觸,最可悲的是電影製造影像也製造許多假象,許多小朋友從小自電視和電影中得到的訊息,以為獅子是野蠻老虎是兇殘狐狸是狡猾;其實野生動物除了平時為了生存找食物,或進行延續生命而大開殺戒之外,根本各式各樣的走獸就共存共榮和諧地生活,只要人類不意圖挑釁,牠們就有如你身邊的寵物一樣溫馴可愛。

傲慢與偏見 (香港vs 非洲版)

香港人- 或者應說是中國人 普遍都對非洲人存有偏見,覺得他們骯髒、窮困、落後、原始、無知,於是傲慢起來,我是高等你是低等。

活在城市,你是老闆是明星是萬人迷是打工皇帝是商業奇才。來到非洲你的身份已不重要,頭腦清醒過來,重新檢視人的基本價值,然後你可能開始懂得欣賞鄉郊非洲人的樸實。他看見非洲鄉村人民「除了穿上文明社會發明的衣服,多年以來生活都沒大變化,小孩子依然赤着腳走兩三小時上學,成人則走多里路shopping – 買花、糖等生活必需品,簡單得很,人的靈性也特別可愛、真摰、純厚、善良。他們是落後是單純,但你根本不能以自己的文化去批評或嘲笑他們。況且,你未必及得上他們快樂。

人類無知

我曾多次乘四輪車走到肯雅、南非、津巴布韋、納美比亞等,非洲不同類型的原野、草原、森林、廣闊遼遠荒涼一片,當視野適應環境及耐心等待,就會發覺四周蠢蠢欲動,及至將汽車摩打停下來,人聲也靜下來後,各種珍禽走獸就會陸續在面前出現。牠們習慣了人和吉普車的存在,見怪不怪,只會繼續牠們的活動。只要我們不踏出車外,一切便安全。獅子可能在你的身旁露出利齒咆哮,但不一定代表危險,許多時候,偏偏有旅客拚死跑下車與動物合照,自找麻煩,司機導遊就提及親眼看見一個台灣團友,被獅子咬着,其他團友只能拍下錄像而不能上前拯救,最後要導遊槍殺這頭獅子。這動物之死就是由於人類的無知。

在非洲看動物令我心花怒放,真真正正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及不可預測的可能性;動物世界在達爾文適者生存」的道理下,弱肉強食都是為了生存,食草獸許多時候成為食肉獸囊中物,但又不一定是獅子老是大贏家,獅子就往往敵不過群居的大水牛或集體出動獵食的野狗,相反,最兇殘的動物是大水牛和河馬,因為水牛視野不好,只要眼前有東西移動,自然反應就向物件衝去,目的都是為了保護其他動物,河馬也是碰着小艇才反撲人類。

相對地反觀人類,不是為了生存而厮殺,戰爭糾紛許多因由都是來自政治、宗敎或人類本身的貪婪和嫉妒,動物世界就不會互相產生種族、宗教、性別等等歧視;不知這隻大笨象會否指住另一隻大笨象問:佢係唔係gay、係唔係lesbian。人類本身的性愛觀原來是如此狹隘。

了解動物

旅遊出外許多時候觀賞到不同類型的可愛鳥獸,不知道大家是否不期然興高采烈,「嘈喧巴閉」去指東劃西,令動物「走夾唔唞」逃避我們,我猜,以後去澳洲看企鵝也難再找到他們上岸的情景,因為觀賞者實在不知道牠們的心境了,又為甚麼旅客要拍醒樹熊去影相呢?我們自己會喜歡被人吵醒去拍照嗎?有好多好多例子,都說明我們對動物不了解和不熟悉,上生物科的作用就是為了升班考試嗎?

我想引用林語堂曾在「修養篇」作一點旅遊自身教育的啟發:人的品格的造成,大部份是有賴於耳目之助的;所以在自然界中千百萬的聲響,如像鳥鳴蟲語聲,溪水潺潺聲,微風拂打樹葉聲的聽取;在天空中、地球上、在汪洋中、在森林裏、在高山秀嶺上、在原野裏的萬千種顏色的看取;在造成「真正的人」的一點上,其重要與學校教育相等。假使你不能借取你的耳目盡量攝取外界美的東西,以興奮、發達你愛美的機能,你的生命將會是枯燥無味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皇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